白冷圳是現存全台灣最完整、最龐大、最具歷史意義的灌溉系統,視覺景觀更是獨一無二 2018/01/21-01/22
福龍水橋阿嬤數十年如一日背影的無私
阿嬤不怯生的跟我們打招呼,我們正訝異在這偏遠山區信步走來步伐穩健的老婦人,她說會找到這樣地方的人真不簡單啊!這座水橋比她年紀還大很多更不簡單。現在整條水路並不完全暢通,她能打掃的範圍也越來越小了;但她仍然盡可能每天來打掃水橋沿途環境。
說著說著她走到水橋中央鐵柱旁,拿出掃把來彎著身軀慢慢掃起來,即使水橋的鋼製地板有些已長出青苔來,她仍然認真往前掃,漸漸離我們遠去。居然在這麼荒郊野外,仍然有人默默無私奉獻著。
白冷圳暖暖的給我最深印記!
大貓水文大學始終如一的夢
大貓是協會的條ㄚ腳,幾乎很多的騎車活動場合都有她的身影,她更是協會體驗「分段環台灣騎車旅行國道」五段完成第一人。身為台中人的她,默默開始自修台中水文大學的課程,2017年4月也剛完成「Cycling大甲溪–葫蘆墩圳–水文之旅1」,很榮幸受邀旁聽換我來修她的論文。
她的論文作業就是一部悍馬單車凸整個葫蘆墩圳路網,讓我開眼界水圳背後的人文歷史,汗顏我大學聯考歷史地理非99分、就是滿分的成績,有如鴨子聽雷〈我真的很認真學習〉;她水文大學課程第二篇論文「Cycling大甲溪–白冷圳–水文之旅2」去年底也很快完成,我與Jasmine今年1月再次榮幸受邀繼續旁聽,再次顫顫驚驚修她的論文。
這第二次讓我開足眼界,台灣之大、台灣那麼深厚的水文內容,豈是任何人可以讀盡、可以享盡?
她在旅途中隨時告訴我,她如何融入享受了我多年來提倡的「騎車五感舒放」;的確!大自然的原貌最能共鳴出騎車人原始本能-五感,讓我也在旅程中透過五感,舒暢覽盡白冷圳水文之旅,包括福龍水橋上阿嬤數十年如一日的無私背影人情味、與大貓水文大學始終如一夢想實現的熱忱。
大貓侃侃而談白冷圳 親身體驗五感中的觸感-沁涼白冷圳 再早些落羽松就來湊熱鬧 不趕路-騎車旅行需要的好視野休憩點 山沐斯達咖啡 Sun moon star 與白冷圳之父-磯田謙雄先生隔時空交換意見 認真的研究生-論文中當場實驗「倒虹吸工」與「連通管原理」 今天白冷圳冰棒缺貨 小小不起眼的罣礙居-解答大甲溪的水利/發電/林業 不定期開放的微型私人展館 大貓私房安排住宿點豐盛的早餐
白冷圳的感動
1932年日治時代磯田謙雄先生〈與嘉南大圳八田與一同學〉規劃設計完成16.6k長、14座渡槽〈日語-水路橋〉、22座隧道、3座倒虹吸管,歷經四年完成的浩大工程,灌溉台中新社大南蔗苗與提供新社、東勢、石岡地區水源。
大貓帶領我們以兩天騎車旅行方式,全程騎車,逢山越嶺,遇伏流或坍方道路就繞路,總里程61.6k/總爬升727m,跨越大甲溪、食水嵙溪、抽藤坑溪、矮山坑溪、麻竹坑溪、阿寸溪,一睹原貌白冷圳。
已保存86年歷史的工程仍然在運作-活古蹟、渡槽/隧道/倒虹吸管-堅固造型美、沁涼的不同地區流水聲、綿密的引流路網,都是得來不易先人的智慧。我們後人用盡凝視、瞻仰、俯視、眺望、流覽,都不足以說出內心的感動。但還是沾染到時光隧道壓縮的美妙感受。
了心願的感動-騎車在白冷圳取水口 第一號隧道入口 沉沙池-需要好光線來輝映 四下都靜靜的 時間在這裡不重要,能移轉時空才是重點 最優的五感感受-潺潺水流聲、花色、清新空氣、沁涼的一切、放空的心 好大一段的伏流-再也過不去了 白冷圳不請自來的女門神 唯一可以俯覽的水路橋-渡槽 寶貴的是右方如水泥柱般的舊渡槽 新舊時空 豐沛白冷圳 921大地震後修建-新舊管並列 不容易尋覓的一段白冷圳 白冷圳第一分水門 騎在白冷圳水道上
我的千千萬萬在那裡?
跨越2018年,我已經體感過數條水文之旅而已。但在台灣仍有著千千萬萬的水文、人文之旅等著看得懂的人來串連,我的實習課程永遠修不完,也等著我去作的「環台灣騎車旅行國道」夢想,如同福龍水橋上阿嬤數十年如一日的無私,夥伴們你們都在那裡?
司馬遷史記曾記載:春秋戰國趙武靈王-提倡胡服胡騎尚武精神,群臣大部分提問題反對,先王的貴臣肥義說「當你想作一件事的時候,如果考慮太多就沒有成功的希望——有眼光的人,才會看得出以後的趨勢,王何必顧慮那麼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