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ke Lin Cycling 系列1. 觸媒,點燃一發不可收拾的騎車旅行熱力火苗- 20170325整理思緒
觸媒:點燃一發不可收拾的騎車旅行熱力火苗
原來一開始的騎車旅行熱力-它就那麼根深蒂固在我心田深處,而且多年持續燃燒著。
1967年父親偶然一次就教會我騎自行車,從此開啟12歲的我無限寬廣的移動領域。為了考更好的初中,舉家搬到基隆市安樂區就讀;我唯一熟悉的路——安樂區到基隆東岸外港——仙洞老家來回8公里路程,是我經常偷偷騎車溜酸的冒險天堂,也許這就是埋下我最初潛藏的騎車旅行種子。
父親的老鐵馬通常只有在傍晚後閒置,也是我闖蕩的開始,繳了很多道路騎車學費,還好都不貴。
最嚴重的一次是傻眼不知如何是好剎車,恰恰好分秒不差「吱吱吱」直溜溜停在一位老先生的褲檔間前,也剛好他張開著大腿好似在等待我來叩關似的,一身的冷汗對應著驚訝又忍住怒目的表情。
許久我都不敢碰老爸的老爺單車,我的騎車腦海裡永遠記得兩件事,一是父親教會我騎車放手的那一剎那,後來投稿基金會創刊號,我第一次寫單車的故事,標題就是「放手的那一剎那」,〈文章節錄〉第一次感覺到單車在動,我興奮的愈踩愈快。——背後父親的喘息聲也愈來愈大聲。回家的路上我才發現父親專注抓住後車架扶車付出的代價,那濕漉漉的汗水將汗衫全緊貼在身上。我愧赧地問父親很累嗎?父親卻告訴我:「決定放手的那一剎那,才是最累的!」他擔心我會跌倒,更擔心我不敢再騎;可是如果不放手,我會一直依賴著扶車不會自己騎。沒想到父親是這麼專注。
二是直溜溜不知如何是好,剎車撞到老先生驚訝又忍住怒目的表情。——他大概很想大聲破口罵我,又察覺我不熟悉騎車剎車,話到嘴邊忍住硬生生吞下,真應對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直到2013年推動Cycling騎車旅行,重返基隆仙洞老家,經由騎車慢慢一點一滴拾回串起幾十年前的失落記憶,原來童年故鄉每一個角落都有著濃濃鮮明烙印,偶一碰觸小角落,一縷縷的熱力就在我心田深處屢屢燃燒著,那分明潛藏我底內心的騎車旅行種子累積來的爆發能量。
找尋基隆人時光歲月
窮苦的五O年代很少人會擁有珍貴的黑白照片圖像,更遑論現代人輕鬆一手掌握智慧型手機隨手拍與高解析度電子檔隨意捕捉自己。所以每每我藉著現代重遊角度尋根說故事圖片,倒敘重現我基隆人光陰,更珍惜玩味著每一個過去與當下的追尋。
日式舊木造宿舍
我的初生地——仙洞太白里火號巷整排的基隆港務局日式舊木造宿舍,是我10多歲以前的全部世界,雖然沒有電影「龍貓」穿梭鄉下日式木造宿舍的生動童趣,卻是力抗數不清撲向基隆颱風與躲過有「雨港」盛名濕淋雨季的溫暖窩。1965年搬家到市區,很快就聽說全部日式宿舍拆除成港區貨櫃停車場。但是記憶永遠不會被拆除抹滅,偶一回到老家站在停車場柏油路面,努力去拼湊兒時這塊地上的老家細碎佈置方位與童年看雨的窗台下。往後騎車旅行全台各地,經常被老舊木造日式宿舍一眼吸住,走不開腳啊!
老家老樹下的秘密
門口老樹下的木造拉圾筒有著我純真童秘,回家前沒考100分的考卷就往木造拉圾筒丟,晚餐時隔壁同學阿春老爸大嗓門問著他女兒考試,剎那間所有的家人都疑惑望著我,我二話不說從褟榻米上的小桌跳過玄關撐開大門,一轉身跳入拉圾筒裡猛然翻掀拉圾找尋那張要命的考卷,鄰居逐漸圍觀我的奇異舉動,好家在拉圾車還沒來,全身酸臭拿著那張96分考卷返家,當天的晚餐免不了加菜——竹仔枝炒蝦比。
長大後每每經過家門口回想吶悶自己的蠢事,老樹仍在,拆除的木造拉圾筒永遠裝著我再也不會丟棄掉的96分考卷秘密。
火號巷上學路
彎彎曲曲的火號巷窄巷、灰灰暗暗難得見晴的基隆,穿著唯一一雙的膠底鞋出奇慢的走著,每戶人家的錯號名、那一位同學的故事都能如數家珍般每天默記著。放學後同學與哥哥姐姐們都上課後輔導,我總是孤零零一個人又慢步往回走。現在我也習慣把握住回仙洞上學路,推著單車慢慢走,自在捕捉逐漸消失的影像。
仙洞國校
沒有特別在意與中華民國同歲數的國校歷史,最深刻印象與在乎的是學校大門一眼望出去就是海,斜坡的校門口可以更奢侈看得遠遠的基隆外港藍天白雲,雖然大部分時間迎面而來的是濕冷海風。努力想從校門口眺望、聯想父親口中說的大島嶼〈基隆嶼〉,辛勞的父親經常下班後划船去基隆嶼夜撈捕魚貼補家人營養。如今我的視線再怎麼跳躍,也不能攀爬過前方貨櫃場的吊車台了。
陳以時醫生的家
兒時也來醫生家看過病,依稀記得和藹的臉型。網路搜尋仙洞國校百年校慶,當年89歲的他這一代七人連第二代加起來,共三十幾人畢業於仙洞國校。他印象中自己是仙洞國校第二個就讀的台籍學生,到日本金澤大學讀醫科,日本戰敗回台先在基隆港務局醫療所看診,後來回到故居仙洞懸壺濟世待了二十幾年,仙洞的人有病都找陳醫師;直到後來港務局宿舍拆遷,學校前蓋碼頭貨櫃場,他才結束營業。
他的家與診所就緊連在國校旁,沒拆遷卻封閉已久;媽媽曾經告訴我過大家都會上演的一般連續劇劇情,誰都不例外。我在想他的家族可以重整這廢墟般的家園,也幫很多人聚焦舊時代的溫馨記憶體,讓基隆增加更多鮮明刻印。
姑丈家頂樓的賴老師
賴老師師範學校畢業19歲來仙洞國校實習就住在姑丈家頂樓,是我四年級的班導,年輕又熱心教學,他抽出升學壓力寶貴時間教我們跳眼花撩亂的土風舞,規定男生必須先去邀女生,我心儀的女同學因著我躊躇不敢上前,被其他同學先邀了,我急著打轉,而她癡癡看著我;每次都是這樣,後來我轉學到市區就都沒在連絡上。
大一在台南成大唸書揪現任基隆長庚醫院的程院長〈當時唸高醫〉與賴老師重逢高雄鼓山,稍解師生思念之情,但我還是開不了口打聽那位女同學的現狀。而今再也沒有「如果時間能倒流⋯⋯」這回事了!
阿鳳姨咕咾石屋
從來沒注意到仙洞家對面阿鳳姨的屋子特殊建造,她比媽媽更大歲數,應該也在另外一個極樂世界遨遊。阿鳳姨嗓門大又樂天派,我很喜歡跟著媽媽去她家串門子吃東西吹電風扇。直到去年2016年協會辦基隆古炮台群3一日慢樂活,刻意帶著許多車友繞經我的上學路,才真正注意到阿鳳姨咕咾石屋。
聽到是咕咾石屋,車友們競相上前留影。以往基隆八斗子、北海岸彼彼皆是咕咾石屋,而今物以稀為貴,真是不經意啊!
廟庭賣膏藥——悲情的城市
「心稀微在路邊,路燈光青青,那親像照阮心情,暗淡無元氣,彼當時伊提議要分離,因何我會無來加阻止。啊⋯⋯被人放捨的小城市,寂寞月暗暝⋯⋯」耳熟能詳的台語老歌,小時候土地公廟廟庭賣膏藥常被點歌播放,當時不以為然。長大後偶而也輕哼著這首歌,媽媽說那是我的小學同學、也是她的好朋友鄰居媽媽患糖尿病不良於行,經常託人到廟庭點她最愛聽的這首歌,鄰居媽媽就靠在木造宿舍玄關邊聆聽著輕哼著解悶。後來手術失敗往生了,留下很多小孩,也搬家了。緬懷歲月在我的台語老歌背後都會浮現一段淒涼的故事,讓我更有意味輕哼同時玩味歌詞。淒涼真也是另外一種美!
不再返回的時光隧道——蒸汽火車
仙洞、火号山、復興隧道、基隆
50多年前媽媽總是會牽著我的小手,經過復興隧道到另一端的台肥看電影。回程一定會被最後一班的外港運貨蒸汽火車追趕,瀰漫的濃煙與蒸汽火車動力聲、親子吆喝聲,是我童年少有也是最溫馨的聲樂時光。
很多年鐵軌拆了、蒸汽火車停駛了、台肥電影院拆了;去年媽媽也在另外一個世界神遊。久久我總會返回童年的時光隧道,騎車慢慢滑過離我非常遠去的溫馨時光,努力嗅聞蒸汽火車的依稀濃煙味,每一次都很想在隧道裡抓住些什麼!
遠足——基隆燈塔/白米甕砲台
學校到砲台不遠,最奢侈的遠足地點〈現在的課外教學吧〉,童年升學主義補習的年代能擠出這樣的時間真是偷笑啊!趴在砲台邊緣〈現在都是護欄〉努力望向大海、望向父親夜釣的基隆嶼,賴老師也有著大孩子活潑般看海喜悅,夏天的海風與柔軟草地帶給我最美的童夢。
多年前才知道臨近的基隆燈塔有著119年悠久歷史,他應當見證過清、日、國民政府跑龍套般的接手;偶而開放的燈塔與童年砲台,也讓我不經意興起Cycling基隆串全部砲台群,慢慢發現更多的基隆魅力。
外曾祖父——許梓桑古厝
有一天協會領騎小傑很興奮轉貼許梓桑古厝資料給我,我才想真正仔細了解我的外曾祖父。50多年前幼時的我每年過年必定跟著媽媽來作客,現在樓房門口仍保留著當年我常坐過的洗石石椅。外曾祖父/祖父母很早過世,每年我只願意陪媽媽來作客一次,因為媽媽被算命說會剋家人,媽媽從小是唯一有錢人家族送給人家當養女。等我懂事我就不曾想回來過。
小傑激起我尋根的思緒,我決定帶著協會車友一日慢樂活騎車來探望外曾祖父-許梓桑古厝,仰天告訴外曾祖父-他的小孫女-我媽媽也已經在另外一個國度早就與他重逢團圓,鯁在心頭的結我早已釋懷了!
感謝「基隆青年陣線」一群想重新讓更多外地人仔細認識基隆的實在年輕人們,將我外曾祖父——許梓桑古厝列入重整,並經常打掃恢復了舊貌,他們也在串聯更多有歷史歲月的基隆原貌,遲早我們會一起來推動的。
遊基隆港
好奇的搭上基隆火車站旁遊艇遊港,從海面上第一次看我的故鄉。沒有鄉愁,迎著海風的新鮮感,加上船上的導遊專業又完整的介紹基隆,每一個我曾經熟悉的景點歷歷在目,真優的海上基隆,也圓了我從小在仙洞國校校門口眺望、聯想父親口中說的大島嶼〈基隆嶼〉。
基隆人的基隆啊!我不禁要大聲說:
基隆人的基隆夢⋯⋯,海闊天空、基隆人一生中可以親近的四件大事⋯⋯:爬基隆山、登基隆嶼、尋基隆古砲台群、Cycling基隆與基隆河。
找回我的 Cycling 騎車旅行動力淵頭
苦悶的年代、貧窮的歲月,卻讓人單純保有很多純真的記憶。很長的遺忘空窗期忽然被「騎車」重新一點一滴串聯尋覓起來時,心田深處燃燒的力量就聚焦成騎車動力,更想去找尋更多的原貌印記。原貌的生長地——仙洞、原貌的故鄉——基隆、原貌的母親——台灣;我已經啟動我的騎車旅行動力Bike Lin Cycling。
我為甚麼要自述 Bike Lin Cycling 系列?
我要用「感覺」表達我的騎車生活、我的騎車人生、我的騎車夢、我最精彩的Cyc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