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Cycling New Zealand、1995 Cycling Canada Rocky Mountain、1996 Cycling Norway、1997 Cycling Switzerland、1998 Cycling France Provence、2000 Cycling American Alaska 、2018 Cycling Japan Shizuoka
騎車旅行紐西蘭南島、加拿大落磯山脈、挪威西海岸、瑞士之旅、法國普羅旺斯、美國阿拉斯加、日本靜岡
- 影響並開啟我一生的-魅力騎車旅行
- 1994-2000年開眼界-連續國外騎車旅行的新燃力
- 2014年FLCA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成為ECF歐洲自行車聯盟會員,同時為WCA世界自行車聯盟發起會員,增加與worldwide交流Cycling國外騎車旅行。
2000年我大聲呼喚著阿拉斯加:這就是我騎車旅行的邊際嗎 1995年豪氣站在加拿大哥倫比亞冰原 1995年Cycling Canada Rocky Mountain 1997 年Cycling Switzerland瑞士少女峰
是時候的國外騎車旅行
停放了18年的國外騎車旅行經驗,停等愛好騎車旅行人士也夠久了,18年足夠讓呱呱落地的嬰兒已長大成年;大家都說跑太快會沒朋友,的確,18年前騎車人是完全沒有「騎車旅行」概念,既使18年後大家尚且還搞不懂何謂「真正騎車旅行」。
今年5月無意間聽到老歌1967年「To Sir With Love 吾愛吾師」電影主題曲流轉出的歌詞開頭詞曲不斷輕柔敲打我心底:「The time has come for closing books and long last looks must end——–闔上課本的時刻已來到,最後的一瞥還是要結束—–」;當年各級學校的畢業典禮競相以此電影主題曲散發驪歌心聲。
是的!1994-2000年間早體驗的1994 Cycling New Zealand‧1995 Cycling Canada Rocky Mountain‧1996 Cycling Norway‧1997 Cycling Switzerland‧1998 Cycling France Provence‧2000 Cycling American Alaska騎車旅行紐西蘭南島‧加拿大落磯山脈‧挪威西海岸‧瑞士之旅‧法國普羅旺斯‧美國阿拉斯加。勾起了我也更想流轉分享的念頭,18年是時候了。
The time has come for cycling worldwide。是時候興起國外騎車旅行熱潮!
2000年 Cycling American Alaska 捨得放10天長假與超出10萬元的旅費 1996年 Cycling Norway長路永遠不會將盡 1995 Cycling Canada連綿美加兩國的落磯山脈
騎車人的眼界
2008年之前在台灣騎車人是面對無感的大眾,騎車人是稀有動物。當我經常騎車登上台北風櫃嘴時,絕大多數的登山健行客多半會以驚訝或質疑的眼光看著我,怎麼會有人辛苦騎車爬陡坡上來?更遑論騎上武嶺的遙遠年頭,大家對騎車人的評價!
如今假日登騎台北風櫃嘴與平日登騎武嶺,豈只是磨肩接踵、絡繹不絕?
同樣1994年我偕同好成立「台灣單車冒險家俱樂部」,連續六年與同好逐國騎車旅行worldwide;大部分的人尚不知台灣出生了有名氣的胡榮華先生騎車環遊世界的壯舉,但也分辨不出國外騎車「環遊世界壯舉」與「真正騎車旅行」的不同;如今主流運動型騎車又淹沒了大家分辨Cycling騎車旅行的思維;大多數騎車人仍浸淫在完成意志力滿足的騎車方式,參加台灣一日雙塔認證、法國賽事、環日本冲繩/島波/琵琶湖/北海道—-。終究仍是雞同鴨講的氣候嗎?
但當騎車enjoy旅遊開講,圖片自己會說話,逐漸有聲音「這是那裡?怎麼這樣美?為什麼同樣都是在騎車卻沒看到——」,該是慢慢需要調整眼高手低拼勁的時候了!
騎車人的視野永遠是無限寬廣的、騎車人的眼界也是多層次的、但騎車人的體驗該也回到人的原始本能來騎車感受,用最有感的五感本能很輕鬆自在、容易享受騎車的基本樂趣。
2000年 Cycling American Alaska玩愛斯基摩舟 1996年 Cycling Norway這山路不會比台灣武嶺好騎吧 1998 年Cycling France Provence-地中海蔚藍海岸的氣息 1994 Cycling New Zealand 一生難得與台灣騎車教父-郭叔騎遊米佛峽灣 1995 Cycling Canada如夢似幻融化中的冰川
影響並開啟我一生的–魅力騎車旅行
用五感來感覺、感動的騎車旅行
我經常一再重覆的娓娓道出「Really Cycling真正騎車旅行的真諦」:
人生經歷就是一段大旅行,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異於別人的旅行方式。旅行的媒介很多,經由騎車旅行,用騎車的五感〈視感、聽感、嗅感、觸感、心感〉來帶動豐富屬於自己的騎車內涵。
騎車運動多屬追求效率、達成目標。騎車旅行放慢了腳步、用感覺去感性感受;前者是理性效率騎車、後者是感性生活騎車,兩者騎車方式可以相輔相成,但不能混為一談。
你想要擁有自己的真正生活旅行嗎?請找出平衡的理性與感性。
完成,會讓很多人丟棄或錯過旅途中自己最珍貴的感覺。完成的意志力,是運動精神,生命中還有更多寶貴可以激發的元素。把你最基本保有、最容易抒發的五感本能,好好去感受旅途中的平凡,就不會覺得-騎車只是騎車運動而已。
騎車的領域很寬廣,我們可以用更寬廣的心情,來騎自己的生活,平凡、平靜、平淡的生活,就用騎車的五感感覺來加料吧!
2000年 Cycling American Alaska下午茶-佐以魅力曠野、冷冽空氣 1996年 Cycling Norway維京人的夏天差不多是台灣的寒冬溫度 1997年 Cycling Switzerland-用五感來感覺、感動的騎車旅行
1994-2000年開眼界–連續國內外騎車旅行的新燃力
我自述的一生 Cycling系列3.開眼界
1994年我的第一次國外騎車旅行Cycling New Zealand
1994-2000年國外騎車旅行–紐西蘭南島、加拿大落磯山脈、挪威西海岸、瑞士之旅、法國普羅旺斯、美國阿拉斯加、日本靜岡
好友-劉淑媛小姐與潘高興先生是落實「台灣單車冒險家俱樂部」多年國外騎車旅行的大咖主要支柱,尤其負責國外連繫的淑媛,每每將很多困難接洽,去完成不可能任務。高興-則是一呼百諾,揪集一夥專騎國外旅行的同好。我在翻閱並轉檔圖片時,看著每位同好們當年熱忱響應出團的身影,如今都已各奔自己的生活旅程,內心裡真是百感交集,日後逐次逐國逐一分享報導,再重現當年大家騎車旅行風采吧!
除了這兩年已經開始分享Cycling日本經驗,我將逐次分享曾經騎車旅行的國家-紐西蘭南島、加拿大落磯山脈、挪威西海岸、瑞士之旅、法國普羅旺斯、美國阿拉斯加,開更多騎車人的眼界!
友善環境的先進國家騎車旅行
安全舒放樂趣與挑戰難度,在國外騎車旅行時必須慎重衡量與兼顧;友善環境的評估是根本基礎,騎車旅行也必須是在可控制範圍,你才能盡情無後顧之憂的舒放。
友善環境評估包括了:騎車旅遊的資訊〈最基本的路線行程、食、宿、交通、環境衛生、國民生活水準〉,如同在台灣騎車旅行,就是全世界最友善環境的國家之一。
充滿不定性的騎車環境,卻也讓騎車人很容易想去挑戰冒險,成就完成的意志力;但這都不能與友善環境的先進國家騎車旅行作相提並論,個人的無尺度挑戰旅程,是不能放大邀約一般大眾來分享。
對多數的大眾都必須睜大眼仔細分辨,騎車旅行該是在擁有安全的充分友善環境資訊國度,才能享有安全舒放騎車樂趣。
1998年Cycling France Provence心愛的第3輛登山車陪我遠渡重洋 1996年Cycling Norway 阿雷桑德-宛如童話故事的優雅小鎮 1996年 Cycling Norway挪威像一顆自然發光的珍珠,不需人工修飾就渾然天成的美 1997年 Cycling Switzerland麥田裡當年旅者安在?還繼續騎車嗎 1997年 Cycling Switzerland終於抓住了淑媛!感謝當年彼此的推動勇氣
2018年FLCA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已經推動國外騎車旅行的交流
2014年FLCA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成為ECF歐洲自行車聯盟會員,同時為WCA世界自行車聯盟發起會員,增加與worldwide交流Cycling國外騎車旅行。
2018年4月Cycling日本靜岡,是協會首次結合旅行社出團國外騎車旅行,協會更慎重作日後規劃接洽。
畢竟自己單獨或揪同好國外騎車旅行方式是非常異於一般國外旅行方式,而一般人更分很難分辨:
- 一般國外旅遊〈傳統搭大眾運輸工具的旅程〉。
- 旅行社傳統的國外騎車旅行〈在既有旅程更換部分騎車方式,大多騎主要汽車公路〉。
- 運動型國外騎車旅行〈以參加比賽為主的配套騎車,大多騎主要汽車公路〉。
- 真正國外騎車旅行〈完全跳脫上述的干擾,串屬於騎車人的景點,並盡可能騎非主要汽車公路的旅程〉。
當時間逐漸沉澱時,就很容易看清楚何者屬於自己的菜,大鍋菜是不能魚目混珠。也就如同我停放了18年的國外騎車旅行經驗,停等愛好騎車旅行人士也夠久了!
後續將陸續逐一報導1994-2000年Cycling的每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