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全台最美的淡水河出海河口
- 想像與透視古台北湖盆
- 緬懷十八、九世紀初台北
大多數都是北台灣地區騎車人經常熟悉的探訪點,也許都司空見慣了。我繞了111天台灣,重新即將返回原出發點前一天Day 110.,全台3118顆珍珠景點散盡各自夠炫明亮光點,其中繞過台灣27個主要河流出海口珍珠景點差更大,我久久無法平息不斷被衝擊的視野!
淡水河連貫著古台北湖盆,洋溢著大部分台灣大河流少有的攸攸水文光耀與數百年台灣人文;這樣的感念轉變、改變了我之前規劃分段環島行程時〈時間永遠不夠用〉,必須從淡水直接銜接關渡一路飛奔終點大稻埕。但是「古台北湖盆」視線從蘆洲三重開展的意義性,與搭渡船在橫渡淡水河的感覺,珍惜台灣27個主要河流只有她可以這麼親近。
重新站回熟悉的「挖子尾濕地淡水河口」,重新凝視這塊生長地,縮回瞳孔再聚焦後,行程的高潮起伏就在這端點逐漸收尾,騎車旅行一定要抓住並串起這些珍貴水文!
呼吸全台最美的淡水河出海河口
我還是會用唯一可親近、最美出海口來形容她:「挖子尾濕地淡水河口」。
真的是站在河岸水邊啊!五感的「觸感」輕易做到了!沒有欄杆、沒有河堤岸、沒有危險度阻隔人與自然,又盡情呼吸看著對岸淡水小鎮〈前一天Day109〉,再拉開「視感」,群山聳峙大屯山系幾世紀以來緊緊環繞逼視護衛著河岸,踩著退潮後柔軟河岸沙灘,這不是夢啊!
記憶中的挖子尾觀海長堤,經常我就帶著一本書,坐在海堤邊吹海風翻閱著,來往人潮總是湧向左側台北港、十三行博物館方向,不知道面向海防哨觀海長堤前右側岔路的秘境絕景。後來颱風吹斷了觀海長堤,不知覺中我就被吸引來右側這挖子尾濕地淡水河口;更多車友卻仍在爭辯著,倒底是兩個連續右轉岔路,還是一個右轉岔路就沒路了,唉啊!都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我都來這麼多次了,就來吧!
從這裡可以反視大台北,顛覆既存影像;可以輕易切開淡水河永遠熱潮的兩側,可以感受淡水河兩百萬年前從「古台北湖盆」奔騰入海流氣勢。當然必須注意掌握漲退潮時間表,否則只能遠觀凝視了。
想像與透視古台北湖盆
誤打誤撞也比對維基百科詳盡說明,從三千萬年前台北盆地造山運動,演進到二百萬年前臺北盆地丘陵,古淡水河從泰山流入海洋,八十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爆發〈地理景觀是沒有所謂陽明山,陽明山字眼是被擠迫出來的〉,陸續陷落為臺北盆地,冷卻的大屯火山熔岩阻斷淡水河入海,堰塞成「古臺北湖盆」。之後淡水河切穿重新注入海洋,古臺北湖水消散。六千年前再次冰河溶化,海平面上升淹沒臺北盆地。終於海水退卻,臺北盆地再次呈現。各方推斷一萬年前的古台北湖中心位置是在三重、蘆洲一帶。
原來經常吸引著我的塭仔圳防潮閘門、五股防潮堤岸寬廣淡水河,竟然這麼接近古台北湖中心位置〈這麼重要地理景觀,也許在這附近該有古台北湖演變導覽解說牌〉。無論是清晨或是午後,更甚是夕陽西下的寬廣山河景觀,絕對是騎車旅遊的焦點,臨近台北地區車友有福氣做不同時令感受。也許提升「古臺北湖盆」對應大台北河岸自行車道宣傳,往國際旅遊舞台盡情放亮光彩。
緬懷十八、九世紀初台北
水文帶動人文天經地義,早期寬闊無礙淡水河帶動桃園大溪、新莊、大稻埕的興盛繁華,當河道也擬人化進入人生不同階段演化時,老化無法疏濬,加上清法滬尾之戰人為故意以廢棄船隻阻塞港口,導致前述地區風華不再,留下的歷史遺跡與文人騷客也逐漸凋零時,留不住的就自然隨風而去了。
張大眼耐心緬懷追尋,兜串連結彼此間關係,說故事的人永遠會一再傳承說著人的故事,聽故事的人也永遠都期盼想聽這些蛛絲馬跡。騎車旅人的我們,放寬心穿梭過十九世紀初台北城繁華遺跡。
五感舒放全台最美淡水河口,連貫著兩百萬年古台北湖盆演變,銜接著十八、九世紀大稻埕風華,迷人的騎車旅行雲端遊程永遠招喚著騎車人來嚐試體驗!
騎車旅行友善環境指南:
Day110.新北淡水-八里-五股-蘆洲-三重-台北大稻埕【八里、大稻埕漫遊】
1. 行程動線
淡水捷運站/捷運公園-金色水岸自行車道-淡水渡船碼頭【搭渡船,人車同時上船】-八里渡船碼頭-八里渡船頭老街-右轉八里左岸自行車道-老榕碉堡【左側】-2.6k八里地標-鏡收幸福-岔路直行-八里風帆碼頭-水筆仔公園-岔路右轉-廁所-岔路靠右-4.7k挖子尾紅樹林保護區-岔路右轉【直行往海防哨觀海長堤】-再次岔路右轉-堤防道【注意潮差漲水】-5.7k挖子尾濕地淡水河口-返回挖子尾街42巷-連續右轉挖子尾福德宮-7.0k張家百年古厝-岔路左轉往挖子尾街-跨越忠孝街路口直行挖子尾街-環繞新北考古公園-跨越博物館路202巷-左向小徑-9.5k十三行博物館【左側】-博物館路旁自行車道-跨越博物館路岔路右轉-岔路直行觀海大道旁自行車道-返回八里渡船碼頭/老街-直行八里左岸自行車道-14.0k淡水河觀景台【左側】-米倉公園-關渡大橋下引道路口直行-18.6k欒樹綠色隧道-八里左岸自行車道
-19.1k獅子頭隘口【左側】-獅子頭釣魚台-觀音坑溪橋【2023年04/21發生斷橋坍塌意外,不確定修復時間】【替代道路有指引標誌:成泰路四段22巷-103成泰路四段逆向小徑-繞入北勢坑溪小徑】-塭仔圳防潮閘門【2022年已封閉閘門通道,需繼續直行繞成蘆橋下自行車道-立即左轉岔路往五股防潮堤】-21.2k五股防潮堤觀景台【想像古臺北湖盆】-跨越洲子尾溝無名橋-重要車道岔路左後迴轉上緩長坡-蘆洲防潮堤自行車道-車道分岔點【直行續騎河堤上車道,左下往舊二重環狀車道〈防汛期間勿通行,直行河堤上安全〉】-二重環狀自行車道-溪美大排/溪美哨岔路口【上述續騎河堤上車道,左轉下坡後在此會合】-重陽大橋下-國1橋下-長元陸橋前岔路靠右上坡【錯過而直行,將不容易連結台北大橋引道】-台北大橋引道【左後迴轉上長坡,亦可牽推車】-台北大橋-右轉下橋引道【陡長坡請牽推車】-
左後迴轉淡水河岸自行車道【來往自行車多且快速】-30.1k大稻埕碼頭【大稻埕市區漫遊】-淡五號水門跨越環河快速道路-直行民生西路-右轉迪化街一段【逆向或推車步行】-30.5k霞海城隍廟-右轉迪化街一段72巷-左轉西寧北路【右側-林柳新戲劇館】-右轉西寧北路86巷-李臨秋故居【左側】【建物已在2020年遭法院拍賣】–右轉貴德街【左側岔路口-李春生紀念教堂-沒對外開放】-30.8k陳天來故居【沒對外開放】-跨越民生西路-直行小徑-跨越歸綏街-右轉小徑-31.1k大稻埕辜宅【沒對外開放】–歸綏街303巷-左轉歸綏街-左轉迪化街一段-迪化街一段224巷路口-31.4k迪化207博物館–31.8k迪化街十連棟【左側】-右轉民權西路-右轉安西街-大稻埕公園-李臨秋雕塑-右轉歸綏街-左轉迪化街一段【逆向或推車步行】-跨越民生西路-32.75k霞海城隍廟 《21個珍珠景點》
推薦不要遺漏的10個珍珠景點:
挖子尾濕地淡水河口、張家百年古厝、十三行博物館、淡水河觀景台、獅子頭隘口、五股防潮堤觀景台、霞海城隍廟、林柳新戲劇館、迪化207博物館、迪化街十連棟
2. 起終點、里程、騎乘難易度
起點:淡水捷運站
終點:霞海城隍廟
建議住宿:台北
起點就近大眾運輸:淡水捷運站、終點就近大眾運輸:雙連捷運站
3. Google旅程參考軌跡檔【標示珍珠景點與騎車友善環境資訊扼要說明】
Cycling Taiwan五感深度騎車旅行台灣 Day110.新北淡水-八里-五股-蘆洲-三重-台北大稻埕
總距離: 32.75km |總爬升: 70m|總下降:62m‧騎乘難易度★(最高五顆星)
4.建議騎乘季節
北海岸須注意東北季風南下季節〈12-3月〉,濕冷不適合騎車旅行;淡水河口風勢強勁易生危險;但避開空檔,宜提前參考氣象預報。
5.建議騎乘方式
動線里程不長,平坦道路;河岸景觀優雅,無須快騎趕路。
6.騎車旅行友善環境資訊
‧注意1.行程動線經過路口的提醒【沒對外開放】建築,仍可觀賞外觀結構。
‧善用google比對現地重要岔路口
‧前往「挖子尾濕地淡水河口」途經堤防道,需提前查詢中央氣象局潮差漲水。
‧觀音坑溪橋2023年04/21發生斷橋坍塌意外,不確定修復時間。替代道路有指引標誌:成泰路四段22巷→103成泰路四段逆向小徑→繞入北勢坑溪小徑。
‧「塭仔圳防潮閘門」2022年已封閉閘門通道,需繼續直行繞成蘆橋下自行車道,立即左轉岔路往五股防潮堤。
‧蘆洲防潮堤自行車道「車道分岔點」,直行續騎河堤上車道,左下往舊二重環狀車道〈防汛期間勿通行,直行河堤上安全〉,舊二重環狀自行車道在溪美大排/溪美崗哨亭岔路口會合〈上述續騎河堤上車道,左轉下坡後在此會合〉。
‧長元陸橋前岔路靠右上坡,〈錯過而直行,將不容易連結台北大橋引道〉
‧台北大橋引道左後迴轉上長坡,亦可牽推車。台北大橋右轉下橋大稻埕引道陡長坡請牽推車。左後迴轉淡水河岸自行車道,需注意來往自行車多且快速。
‧容易混亂錯失岔路口:
- 挖子尾紅樹林保護區-岔路右轉
- 再次岔路右轉
- 返回挖子尾街42巷連續右轉挖子尾福德宮
- 岔路左轉往挖子尾街
- 塭仔圳防潮閘門-需繼續直行繞成蘆橋下自行車道
- 跨越洲子尾溝無名橋-重要車道岔路左後迴轉上緩長坡
- 蘆洲防潮堤自行車道-車道分岔點
- 長元陸橋前岔路靠右上坡
‧危險路口/路段:
- 台北大橋-右轉下橋引道-左後迴轉淡水河岸自行車道-
- 迪化街一段72巷-左轉西寧北路
- 貴德街-跨越民生西路-直行小徑
- 歸綏街-左轉迪化街一段
‧注意1.行程動線經過路口的提醒描述【遵守交通號誌,跨越主要汽車公路】:
大稻埕碼頭-淡五號水門跨越環河快速道路、迪化街一段-跨越民生西路。
珍珠景點摘要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
淡水渡船碼頭
位處淡水河河口右岸,老渡船頭有三百多年歷史,也是淡水最早的河岸道路。
八里渡船頭老街
八里與淡水間的渡船是全台歷史最早民渡,西治、荷治時期就有船渡往來,1698年明探險家郁永和記載台北採硫已有渡頭。
老榕碉堡
原是陸軍178旅的軍營閒置後,新北市政府借用此營區改成觀景台眺望淡水河畔風光。
挖子尾紅樹林保護區
海口地形彎曲稱作「挖子」,又在是淡水河道最尾端轉彎處稱「挖仔尾」。
挖子尾濕地淡水河口
位於海防哨觀海長堤、挖仔尾濕地、八里風帆碼頭三者間淡水河口左側沙灘,在河口完整觀賞對岸滬尾舊街市與大屯山系,全台唯一可親近水岸景觀河口。漲潮時容易淹沒通往河口,須事先查詢潮差資訊。
張家百年古厝
1750年代張氏先祖到此地開墾。古厝已建130餘年,建材、師傅都從是]唐山來,是八里坌少見古厝。
十三行博物館
1989年八里汙水處理廠將蓋在十三行遺址上,引起搶救遺址;博物館建於1998年,遺址保留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的臺灣史前鐵器時代文化。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電話: 02 -2619 -1313
獅子頭隘口
清治後期學者以「獅象捍門」形容淡水河兩岸天然干豆門隘口。「獅」是左岸五股獅子頭,「象」是關渡象鼻頭。日治時期保留住出海的隘口障礙,1962-1963年連續颱風,影響臺北水患之苦。當時美軍協防臺灣,專家建議於1964年政府炸開隘口,反而拓寬河道在漲潮時直驅影響範圍更變廣。1982年政府開闢二重疏洪道,解決大臺北盆地長期水患。
五股防潮堤觀景台/想像古臺北湖盆
研判在距今約一萬年前的古台北湖中心位置應在三重、蘆洲一帶,淡水河觀景想像「古臺北湖盆」合適接近地點。
從三千萬年前演進至到二百萬年前臺北盆地,古淡水河從泰山流入海洋。八十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爆發,二十萬年前大屯火山熔岩阻斷淡水河入海,堰塞成「古臺北湖」。三萬年前淡水河切穿入海洋,古臺北湖水消失。六千年前再一次淹沒,如今臺北盆地再現。
大稻埕碼頭
原為巴賽族圭武卒社所在地,1851年泉州人林藍田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遷移經商設店鋪,起開啟大稻埕商業活動。1853年碼頭交易興起。1860年淡水開港,二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失去河港功能,逐漸成為老舊市區。清治時期咸豐年間漢人在此地設立公共曝稻大埕,故稱大稻埕。
霞海城隍廟
1821年泉州人新移民陳金絨,將自宅霞海城隍神像方便同安人祭祀。1856年大稻埕同安人籌建城隍廟。1994年該廟與迪化街連結觀光。
林柳新戲劇館
是大稻埕第一座博物館,珍藏偶戲文物,讓古老戲偶重見光彩,提供許多展演。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79號 電話:02-2556-8909
李臨秋故居
1934年李臨秋以閩南語填兩首同名廣告歌曲的詞。之後知名歌曲「望春風」、「四季紅」、「相思海」作詞代表作。
1923年在大稻埕建造的兩層樓磚屋李臨秋故居,2009年雖公告歷史建築,家族第三代發生債務問題,在2020年遭法院拍賣。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86巷4號
李春生紀念教堂
為巴洛克紅磚建造二層樓洋式建築,何時興建不可考, 1901-1923年曾租給政府作郵便局使用,之後歸還,李家子孫捐作李春生紀念教堂。李春生〈1838-1924年〉經商有成。
陳天來故居
1891年開設「錦記茶行」, 1920年興建自宅,仿鼓浪嶼、廈門中西折衷樣式建築。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73號
大稻埕辜宅
1920年辜宅興建,辜顯榮曾引領日軍進入臺北城。取得鹽與鴉片等專賣批發權,成為臺灣知名富商,1963年辜宅改為榮星幼稚園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歸綏街303巷9號
迪化207博物館
房子建於1962年, 2016年陳國慈女士開啟台灣個人認養古蹟先例。創造台灣的在地人文歷史故事,延續老房子生命力。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07號
迪化街十連棟
大稻埕十連棟過去是土角厝的老屋,日治時期改建為紅磚洋樓,之後曾經營的六大家族(沈、連、陳、葉、陳、林)以「大稻埕歷史風貌區」保留立面騎樓,與長拱圈廊道特色。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62號